发布时间:2023-01-31 10:44
信息来源:县教育局
信息来源:
访问次数:
字体大小:大 中 小
为认真贯彻落实《“十四五”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和《浙江省“县中崛起”行动计划》精神,加快推进普 通高中特色化发展,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,推动区域基 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结合我县实际,制定县域普通高中 (以 下简称“县中”) 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(2022—2025 年) 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 指导思想。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,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,聚 焦关键问题,促进教育公平,激发办学活力。遵循教育规律和 人才成长规律,深化育人方式变革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 满足海岛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,着力培养能够担当县 域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(二) 基本原则。
1.坚持正确方向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践行为党育人、 为国育才使命,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,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 全面培养教育体系,促进县中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2.突出问题导向。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,树立科学教育评价导向。加大投入保障力度,优化资源配置,加快改善办学条件,着力补齐县中高质量发展短板。
3.注重源头治理。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,提升基础教育整体质量,稳定县中优质生源。激发县中办学活力,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保障教师待遇。
4.深化教育改革。转变育人方式,提高县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,加强智慧课堂建设。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县中办学质量评 价体系。
二、主要目标
到 2025 年,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着提升,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,与市域内优质高中差距明显缩小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9%以上,优质生源流失得到有效控制。政策支撑体系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需要,激励机制健全,经费保障有力,队伍建设强化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,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,推动办学模式创新,争创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省现代化学校。
三、主要举措
(一)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。完善嵊泗中学管理体制,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改革,调整嵊泗中学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管理体制。推动以办学章程为载体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,实行扁平 化治理,加大学术资源配置,提升依法自主办学水平,系统营造良好教育生态。创新办学模式,引入杭州师范大学高校教育资源,合作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嵊泗中学,积极推进适应高 考综合改革方向的教育优质资源共享。
(二)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。2022 年起逐步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。2025 年起县中招生指标到初中学校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70% 。规范特长生招生,全面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 试成绩、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加大学优生培养力度,启动县中“强基计划”招生管 理,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,促进 县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。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、学分互认、资源互通,促进普职融通。
(三)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多措并举保障县中教师总量,优化教师编制结构,加大重点学科教师补充力度。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,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,建立关爱和监督、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制度机制。实施县中教师 高素质专业化培养工程,加强班主任队伍和中层管理队伍建设, 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领导力。切实提高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出国 (境) 研修比例。实行引智引才计划,有条件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或引进优秀教师,建立校内优秀退休 教师返聘制度,为县中“强基计划”实施提供智力人才支撑。切实保障教师待遇,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、素质 优良、专业爱岗的县中教师队伍。
(四) 实施新型基础建设。适应实施新课程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新要求,加快县中标准化高水平建设步伐,建立办学条件 改善项目库,满足分层教学、选课走班、特色课程教学需求。推进新型育人空间、新型学习空间与智慧校园建设,浓厚学校文化氛围。调整学校食堂布局,修缮学生公寓。加强学科教室、创新实验室、虚拟现实 (VR) 未来课堂等建设,加快提升县中教育信息化水平。
(五)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坚持办学方向和培养接班人中的核心作用。丰富办学内涵,健全办学管理机制,激发办学活力,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创建省级现代化学校,落实《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南》,提升学校规范化、精细化、科学化管理水平,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治理创新。加强质量目标管理,健全质量考核激励机制。实施县中质量提升行动计划,加强初高中教育教学衔接研究与实践,积极探索初高中课程建设一体化。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,优化内部考核方案和绩效分配办法,按照“优绩优酬”原则,适当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,激励教师专业成长。加大 “县管校聘”力度,推进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与教师岗位聘 任管理。强化教育科研,大力推进优秀教学成果应用。建立县 中学科教学名师工作室制度,充分发挥各类骨干教师、高级教 师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作用。
(六)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强化理想信念教育,厚植爱国主义情怀,配齐配优思政学科教师。优化县中育人课程体系,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,强化教学组织方式变革,优化选 课模式。积极培育课程品牌,孵化课程成果。聚焦核心素养,积极探索基于情境、问题导向的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究式等课堂教学,注重加强课题研究、项目设计、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,强化学习力培养,提高作业与命题设计能力。推动“互联网+教育”项目实施,深化智慧课堂建设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。积极打造优势学科与学科基地,提高校本教研水平。推进科技教育特色发展,创设条件,积极参加省科技创新“中学生英才计划”和中学生高校科学营活动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,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,定期开展研 学活动。加强生涯规划教育,注重利用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 等各种社会资源,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指导机制。
(七)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,建立县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专项经费。每年安排400万元,用于教育合作、学优生培养、骨干教师培养和课后服务等支出。科 学核定县中办学成本,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,从2100元/年﹒生上调至2500元/年﹒生,建立学费标准定期动态 调整和校舍日常维修经费保障机制。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,进一步拓宽社会投入渠道,完善县中高质量发展奖学奖教金制度。继续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,确保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。
四、组织实施
(一) 加强组织领导。切实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,把县中 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,纳入重要议事日程。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、分管领导任副组长,编办、发改、教育、财政、人力社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中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,定期研究,统筹解决县中高 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。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,不得给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高考升学率考核评价学 校和校长、教师。县委编办要加大重点学科教师编制补充力度;县发改局要把县中高质量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;县教育局要加强沟通协调,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好各项任务举措,加强对县中教育改革的指导;县财政局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,逐年增加预算,确保经费投入到位;县人力社保局要做好人力资源支持,完善县中教师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。
(二) 强化督导考核。县中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,特别是对办学条件改善、教师队伍建设、生均公用经费保障、办学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,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建立县中高质量发展跟踪督导机 制,定期开展专项督查,强化对县政府相关部门履行相应职责 的督导,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。改进县中考核评价办法,探索实施县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,定期开展第三方综合评估与质量监测,进一步驱动县中办学水平提升和育人方式变革。
(三) 营造良好氛围。推进县中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 程,群众关注高,事关社会稳定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加 大对县中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,要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 新媒体平台,深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,推动树立素质教育观念,加强政策解读,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、就业观,注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,积极营造县中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。